【流媒体网】消息:用户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升级,让电信运营商在视频行业的角色和地位愈发重要。而流量和宽带市场的饱和,也让运营商把视频业务看作下一个增收“蓝海”。无论是出于市场需要,亦或是运营商自身转型需求,运营商和视频业务已经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关系。
“管道+平台+内容”成为国内外运营商的共同战略选择
纵观国内外,近几年电信运营商都在涉猎视频行业,走“管道+平台+内容”的道路。美国运营商通过更快速的并购方式实现自身转型,以美国AT&T为例,先是收购了卫星电视提供商DirecTV,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之路;随后斥资850亿美元,将横跨出版、电影、电视产业的传媒巨头时代华纳收入囊下,被称为影视传媒行业的“世纪收购案”,受到了全球电信乃至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。
AT&T本身是内容分发者,在视频产业链中主要承担传输信号的作用,也就是内容到达观众的最后一个环节。而时代华纳旗下业务不仅有华纳兄弟、HBO前端内容提供和出品方,还有TBS、CNN等中端电视/流媒体平台。当AT&T成功把时代华纳收购后,意味着其能控制从视频制作到视频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每个环节,打通视频行业的整个链条。
国内而言,目前三大运营商也早已意识到管道不再挣钱,传统商业模式难以为继,在探索视频媒体创新路,无论是电信的天翼视讯,还是联通的沃视频,亦或是移动的咪咕视频都是三大运营商打造的以内容为主的新平台。此外中国联通还整合TV增值业务运营中心和针对手机用户的沃TV客户端,组建了视频公司,未来将基于TV屏推出游戏娱乐、在线教育、电视商城等各类应用。
出于国情原因,国内外运营商走的路子、整合内容的深度和方式可能不一样,但是构建完整的视频产业生态链已经形成共识。
打通平台的三大运营商,发力内容
对于整个视频业来说,主要包括内容提供方、播出平台机构和网络传输方。而互联网技术让传输平台和渠道变得多样化,这就决定了上游内容制作者占据视频产业最核心地位。想要打通整个视频链条,打开内容端的大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。目前三大运营商平台已经搭建起来,未来谁掌握了内容谁就将掌握市场和用户。
有人说,运营商自己做内容不切实际,想在内容上致胜,成熟的想法是和内容制作商合作,联合共赢。但无疑深入内容产业才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,才能构建起整个视频生态产业链。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,扬长补短才能取胜。
早前就有专家给出建议,拥有海量用户规模的运营商,可以建立一个开放的、可获利的UGC制作和分享模式。并在符合监管情况下,创新业务应用场景。这方面,中国移动走的比较快。依托旗下的咪咕视频,近几年一直在进行优质IP内容的孵化,尝试内容方面的自制。为了深度挖掘和推广原创内容,咪咕视频特设G客栏目,吸引UGC、PGC内容。通过咪咕G客来获取原创资源和优质内容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。并且咪咕视频还通过原创视频大赛和G客盛典以及开设了两个一百万“G客原创基金”,激发参与者创作内容的积极性,也足以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对原创视频的重视。值得一提的是,咪咕视频还首次试水网络综艺,联合咪咕互娱推出《Battle!好身材》,打开自制综艺的大门。
“内容+运营”才能实现成功转型
看起来运营商视频产品和业务发展的风生水起,种类很丰富、用户初具规模,但在内容平台构建和视频业务模式探索中还处于初级阶段,变现能力有待提高。
以咪咕视频在世界杯期间的表现为例,开播首日,就遭到网友吐槽:卡顿、画质清晰度差、黑屏……,令受众大为失望。面对来之不易的世界杯新媒体版权,咪咕稍显年轻,而缺乏良好体验必定导致用户的流失。并且投掷重金拿下的赛事版权对于咪咕来说,会带来可观的收视流量,但是对于内容变现几乎不可能。还有分析称,咪咕视频世界杯的宣传推广明显受制于传统业务,咪咕视频明显带有拉动移动手机、宽带放号或者流量消耗的任务痕迹。在实际竞争中,不如优酷,甚至是没有拿到直播版权的腾讯的运营。
在拥有了视频这个丰富的载体,和用户的接触点也会增多,对于运营商来说,只拥有内容还是不够的,还要构建媒体和用户思维。未来要思考如何实现内容变现,如何通过优质服务和体验留住用户,如何从“卖流量”转向 “卖体验”或“卖内容”,从而实现精细化运作,实现良性的发展。而围绕视频的深度运营到底如何做,西溪论道(10月25-26举办)一场专注大屏运营的行业峰会,或许给您新的发展思路和启示。
运营商的视频路还处于探索阶段,前方路漫漫。三大运营商要敢于创新,要勇于尝试,甚至要不拘泥于失败,才能最终实现从通信运营商向视频运营商的成功转型。